A3计划系列讲座:欧洲丹培拉绘画和“肥盖瘦”的绘画技法

作者: 时间:2016-09-05 点击数:

 

(通讯员:张文礼)欧洲丹培拉绘画和“肥盖瘦”的绘画技法讲座92日上午十点,在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A12教学楼106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前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绘画技法材料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协会理事,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享有者潘世勋教授主讲,现场盛况空前。潘教授精神矍铄,娓娓道来,为美院师生们揭示了丹培拉绘画这一古老西方画种的神秘色彩和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教授首先向大家澄清了丹培拉画法的真正含义,丹培拉是指一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这消除了长久以来对丹培拉画法就是蛋清或蛋彩画法的片面理解。中国美术界长期以来由于对丹培拉画法缺乏了解,导致对西方绘画整体的源流与发展也认识不清,甚至将很多作品的材质混淆,是十分不利于学习西方绘画的。东方绘画属于胶彩绘画,而丹培拉与此也有很深的渊源。用于丹培拉绘画媒介的蛋黄为水性,但含有30%的脂肪;乳制品中提取的酪素则含有乳蛋白,都介于水与油之间,属于水油混合乳液。它们作画时都可以稀释,干燥后又不可逆,适合多次罩染。这种技法起源于古代的蜡彩画,在文艺复兴前期迎来了全盛,油画的材料与技法源于丹培拉,后取代丹培拉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但丹培拉并未完全消失。建筑风格的改变使得室内的光线明亮了起来,促使画家们寻找新的不反光的绘画方式,以替代拥有厚重上光油层的传统油画,人们把目光重新投向丹培拉。法国纳比画派画家维亚尔、意大利著名画家阿尼戈尼、美国写实画家怀斯的很多作品都使用了丹培拉技法。他还提到法国绘画材料学者瓦克尔的理论:油对于画面有益又有害,由于许多著名西方绘画作品的保存状况堪忧,有经验的画家们开始倾向于采用丹培拉与油画结合或丹培拉画法来延长作品寿命,而现代涂料工业的发展带来的绘画材料革新,也为丹培拉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无论如何丹培拉这一画种时至今日仍然对西方绘画有深远的影响。

潘世勋教授在我国绘画材料技法尤其是在丹培拉技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潘教授八十年代中期出国访问,对于西方绘画的材料与技法有深刻的研究。鉴于国内西画领域长期对真正的西方绘画及其材料技法缺乏科学认识,回国后他将丹培拉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并于199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并主持绘画技法材料工作室,开始弥补与丰富此前包括油画材料在内的欧洲绘画的单薄认识,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讲座结束后,油画系副主任徐文涛老师代表我院师生向潘世勋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与在座的师生向潘教授报以热烈的掌声。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15号